童年是一个充满快乐和回忆的词。
那段最后的浪漫,珍藏在记忆深处,每次想起来都是那么甜蜜和惆怅。
那一年的笑声似乎还在元夜里飘荡,但时光早已远去。
“孩子追黄蝶,飞进菜花无处寻”,三句古诗,带你回到童年。
1.唐·白居易《池上两绝·第二》
一个孩子撑起小船,偷偷地把白莲摘了回来。
他不知道如何隐藏踪迹,水面上的浮萍在踪迹上留下了一条船。
白居易的诗是出了名的通俗易懂,这首《池上》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。
这首诗用纯白色的绘画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婴儿形象,充满了对生活的兴趣,读起来令人惊叹。
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两个连续的动作描绘了一幅采莲的生动画面。
最有趣的是“偷”字。远不是贬义词,反而给整个画面增加了一层神秘感。
同时与第三句中的“藏”字相呼应,将小娃的天真与顽皮刻画的淋漓尽致。
最后画面定格在《浮萍共开》,以场景为结,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,令人回味无穷。
从全诗来看,就像白话文一样,但却最大限度地刻画了采莲的画面和小婴儿的形象。目前,
后人对“清新典雅,胸中块块皆消”的评价让我印象深刻。
曾几何时,我们像诗中的小宝贝一样,背叛了父母。
他自以为聪明,却笨拙地留下了印记。
很多时候我们怀念童年,更多时候我们怀念那时的纯真。
2.唐代施坚吾的少女诗
小女孩才六岁,不知道是聪明还是笨拙。
晚上在大殿前,学者们祭拜新月。
施坚吾是中唐诗人,与白居易同时代。
这首《一个少女的诗》是他为后人最为熟知的作品。也生动地刻画了他女儿清纯灿烂的形象。
前两个句号表示女儿的年龄,既照顾了标题,又为后面的描述做了铺垫。
我女儿六岁了。正是她不知所措的年纪。那么她会怎么做呢?
七夕之夜,她在法庭前,学着成年人的样子,一本正经地拜月。
在古代七夕,有女子拜月的习俗。这样的场合本来应该是庄重严肃的,但小女儿孩子气的举动无形中增添了几分乐趣。
其实诗人并没有刻意刻画,只是一个“学”字就足以想象小女孩的天真和对世界的好奇。
有一次,像诗里的小女孩一样,我们像大人一样说话,穿衣服。
那时候我们渴望长大,现在却开始怀念那些纯真的岁月。
正如《小王子》所说,“每个成年人都曾经是个孩子”。
3.苏辛城宋代杨万里的徐工店
篱笆稀疏,一条小路通向远方,树上的花瓣飘落,但尚未形成树荫。
孩子飞快地跑去抓那只黄色的蝴蝶,但是蝴蝶突然飞进了菜园,再也找不到了。
杨万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,被称为“诚斋体”。
他的很多诗都有写“孩子”的,比如《和一个年幼的孩子制冰》《划船求平安》《初夏睡午觉》,还有这首《素心城里的徐工店》。
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环境,指出了地点和季节。
稀疏的栅栏旁,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。
小路上有一些树。树上的花已经枯萎,枝头的嫩叶刚刚长出。现在是晚春季节。
然后,拍了最后两句,描绘了一个小孩拍打蝴蝶的快乐场景。
“走”和“追”两个连续的动作,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活泼的神态和好胜的心理。
看着如此生动的场景,诗人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。
从前,我们像诗歌里的孩子,在田野里自由奔跑。
那段美好快乐的时光,是我们永恒的眷恋和不舍。
青山不改,童心依旧;时光不老,童年不逝。
我们愿意走过千山万水,依然享受“赶黄蝶”的喜悦。
我们愿意经历世间的一切沧桑,还能保留一点“学拜新月,不解藏痕”的纯真。
-结束-
作者:解忧诗
注: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。